他在里面,我在外头撑家:听监狱家属讲述那些痛与希望

· 机构动态

“我是三个小孩,两个上小学,一个上幼儿园。特别感谢红苹果这次这个平台,让我女儿能够进来看一下她平常让她进来会见的时候,总是不愿意,好像没有话,有点隔阂……”

“刚进去两年,就一个人上班,娘家也要过,婆家也要过……”

“我老公进去了三四年了,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,一个大的读初三了,一个小的一年级,自从我老公出事,讲真的,我刚开始真的很崩溃,我都不知道以后怎么把孩子照顾好……”

她们的倾诉,像被岁月揉皱的旧信笺,每一个字都浸着咸涩的泪水,又似暗夜里不灭的萤火,在至暗时刻依然倔强地闪烁。这些声音撕开了生活的残酷真相,却也让我们看见,女性用单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时,那份令人震撼的坚韧』

“穿墙引线·让爱回家”活动将那些因丈夫入狱而独自支撑家庭的女性汇聚在一起,它不仅搭建起亲情联结的桥梁,更引发我们对于家庭、责任、爱与希望的深刻思考。

就在这些妻子、母亲的倾诉里,有一位母亲,她的经历令人揪心不已,本期公众号让我们来听一听她的故事。

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,在蕙兰(化名)苍白的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。

在里面的是我的老公,他已经进去五年多了······

蕙兰的声音发颤,眼眶已经泛红。

现在难倒我的就是我的女儿。我的女儿在两周多的时候,就一直都没有讲话,后面去诊断才发现,她是孤独症。

她抬手捂住脸,指缝间漏出压抑的啜泣。

良久,蕙兰深吸一口气,颤抖的手抹去眼角泪痕,继续讲述。

老公不在身边,我一个人撑着这个家,又看着女儿这样……我真的非常的难过,起初的那段时间,半夜起来我每每想到这件事,都会躲在被子里偷偷抹着眼泪。

说着,她的声音越来越小,最后几乎变成了喃喃自语。

还有我的儿子……

每次看到他,我都觉得特别对不起他。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在爸爸的关心爱护中长大,可他没有,他只有一个妈妈。所以对这两个孩子我真的真的觉得很对不起他们。

此刻,蕙兰泪水依然不停地夺眶而出,只不过,这次变得更加汹涌、强烈。

这五年,我每天都在问自己,人生到底是什么?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每一天好像都在这种反思中度过。

现在就盼着他早点回来,多分担些。这日子,我一个人……真的撑得太累了。”

铁门关闭的轰鸣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,丈夫入狱的现实让原本完整的家瞬间支离破碎。校门口,别的小孩被父亲高高举起、肆意欢笑,而她的孩子只能默默站在角落,羡慕地望着。年仅两岁的女儿,自出生起没说过一句话,辗转求医,一纸孤独症的诊断书,彻底撕碎了她最后的希望。

生活给予这些女性的,从来不是公平的试炼,而是近乎残酷的考卷。她们不仅要独自面对经济的重压、旁人的眼光,更要在孩子渴求父爱的目光中,咽下所有委屈。

因此,“穿墙引线·让爱回家”活动的意义是什么?

对于孩子们来说,能够走进监狱与父亲会见,是一次难得的情感交流机会。在会见的那一刻,他们可以感受到父亲那迟来的怀抱,听到父亲那熟悉的声音。这种面对面的接触,能够弥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父爱,让他们明白,父亲虽然不在身边,但依然深爱着他们。而对于那些入狱的丈夫们来说,看到妻儿的坚强与坚持,他们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从而更加努力地改造自己,争取早日回归家庭,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。

当个体因触犯法律锒铛入狱,其家庭往往会被卷入命运的漩涡,无辜的家庭成员承受着舆论压力与生活重创。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些被牵连者?如何在坚守法律底线、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,为他们撑起人文关怀的保护伞?

这不仅是法律命题,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。

以制度保障托底、以善意化解隔阂,凝聚社会合力,或许能让这些家庭在风雨中感受到希望,让公平』温情』真正浸润每一个角落。